金年会
首頁
要聞
百年船政
數位博物館
文化旅遊
主題活動
中國船政文化景區春節對外開放公告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閉館公告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閉館公告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開館啦!
1月3日上午,晴空萬裡,暖陽普照,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開館了!更為豐富的館藏文物、珍貴史料向大衆全面呈現,全新的“閩都瑰寶——船政文化攬勝”展覽部分,讓人耳目一新,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的開館也标志着福州、馬尾在船政文化城建設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福州市領導林飛,馬尾區領導張帆、莊永智、鄭是平、張林、張清泉、張琴等,市、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船政後裔、船政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開館儀式。 市、區領導一起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開館進行鎏金儀式,随後區委書記張帆宣布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開館。 管委會主任、區長莊永智在開館儀式上緻辭 他說,1866年,船政在馬尾誕生,造艦船、辦教育、育人才、興海軍、試飛機,成為了近代中國探索國家自強之道、複興之路的先鋒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對船政文化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曾指出“要注意發展馬尾地方文化,如馬尾的船政局、馬尾水師學堂、馬尾造船廠等,都很有特色,這些曆史古迹要很好地加以保護”。近年來,馬尾區牢記總書記囑托,傳承和發揚“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加大對船政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加強船政文化遺産的活化利用,大力推進船政文化城建設,此次開館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是對原綜合倉庫進行功能和外立面改造的,是船政文化城馬尾造船廠片區(一期)項目的點睛之作。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作為整個船政文化城叙事的開端,其建築設計的構思上取“對話”的意象,新館位于船政天後宮——總理船政衙門——造船廠片區——閩江這一船政文化主軸線,這條軸線從1866年船政創建之初形成,串聯着船政核心的自然、人文、社會等關系,如今在這一軸線上設立船博館新館,既是對這條傳統文化軸線的強調,也寓意着曆史與當代的對話。新館外立面設計上船政元素也十分突出,整體虛實對比,造型簡潔,彰顯出船政曆史的厚重感,展現了鮮明的船政特色。 新館館舍以原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綜合倉庫進行改造,自2021年3月全面啟動建設以來,曆時9個月,新館以“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為展示核心,基本陳列“自強之道——船政曆史文化陳列”從千年變局、船政誕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軍和船政文化六個方面全面介紹船政的曆史和文化。氣勢更加雄偉、設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齊全、展覽主題更加鮮明。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負責人王芳介紹 “借助船政文化城的建設,将船博館新館選址在船政文化城核心區——造船廠片區内,是對船政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凸顯了船政文化的主軸線;新館館舍面積擴大,展示空間條件更好,彌補了原館舍一些功能上的欠缺,不僅為船博館未來提升等級做好鋪墊,還更好地展示了船政深厚的曆史和文化積澱,以及中華民族向海圖強、偉大複興的磅礴氣勢;新館的建設也是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一次自我升華,随着館舍和基本陳列的提升,必然會提高船博館在學術界和文博界的受關注度,對船政文化5A級景區建設和申請世界文化遺産,都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展示基礎。” 除了硬件提升外,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在軟件提升上也下足了功夫。聯合海内外、海峽兩岸多地船政、海軍史專家、船政後裔、社會熱心人士共同出謀劃策,對新館展陳方案進行多次論證,并将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新征集、接受捐贈的船政文物、史料等及時融入到新館的展陳中。結合福州傳統的漆畫工藝,以及雕塑、場景,聲光電等高新技術手段為遊客提供多維度體驗,讓遊客一步百年,直觀感受船政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多元,流連忘返。 作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的策展人,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告訴記者: “新館的展示中,除了對有關船政曆史的陳列進行精雕細琢外,一個非常突出的變化就是在第三層展廳新增了‘閩都瑰寶——船政文化攬勝’的展示部分,将船政引以為傲的文化内涵與精神内核進行了系統梳理,第一次用直觀的展示形式将‘船政文化’的概念、内容全面公諸于衆。其中蘊含船政文化研究的學術曆程、船政教育和工業文化的發展、船政對周邊社會的影響、由船政而形成的船政與海軍家族、船政文化與中國海洋文化的關聯等,文化外延進一步擴大,并且将船政文化置于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進程中去觀察和把握,赓續文脈,傳承船政精神。” 在新館的三層展廳裡,遊客還可以從“一首詩”“一幅畫”當中感受到船政的國際影響力。有關船政文化研究和藝術創作的部分,展示了英國女詩人Cicely Fox Smith撰寫的詩歌《途經古老的羅星塔》和澳大利亞畫家李查·林頓繪制的油畫《在閩江上》,從文學藝術的角度生動還原了馬尾獨特的海洋文化傳統,閩江一帶繁盛的中外海上貿易場景,海絲文化在這裡凝結,也直觀地解釋了近代船政選址馬尾的重要曆史背景。 有意思的是,還是在這層展廳,遊客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羅星塔。在以往的認知當中,羅星塔位于閩江下遊三江彙合之處,是閩江門戶标識,有“中國塔”之譽。實際上,羅星塔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文峰塔”,從中國古代地理學角度進行觀察,羅星塔有着文化含義,這座寶塔在曆史上還被認為和福州的文運息息相關。明代福州文人籌資重修羅星塔,一大緣由就是希望庇佑地方人才輩出。 船政後裔在參觀過中國船政博物館新館後,贊不絕口: “一進入新館就感覺‘高大上’,一整面的浮雕真是大氣,在二樓新館運用各種科技讓文物‘活’了起來。我們注意到新館開辟了一個新的船政文化的闆塊,這裡介紹了很多船政的教育傳承、海軍變遷等等,我們認為船政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變革,通過教育的變革,才有了當時的船廠和海軍。作為船政後裔,我們也一直關注我國的海軍建設,從清初孱弱的海軍到現在,可謂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離不開黨的領導,也離不開一代代海軍人的不斷努力。希望參觀者們可以通過參觀博物館,除了感受船政文化發展和變遷,還能以史鑒今、啟迪後人。”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國近代史。馬尾在我國曆史文化發展中獨具特色,創造了多個第一 :建立了我國近代第一家上規模的造船廠,建造了我國第一艘鐵殼輪船,培育了我國最早的海軍部隊,制造了我國第一架水上雙翼甲型教練機,同時,馬尾的船政學堂是洋務運動最早的一個海軍學院,是海軍的搖籃,培養了一批中國近代史的啟蒙思想家和民族英雄。馬尾在曆史上有這麼多第一,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我們要樹立信心,奮力開拓,努力争創出更多的第一來。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作為展示和宣傳船政文化的重要平台,作為整個船政文化城的展陳基礎,其建成開館意義非凡。它将進一步提高船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開啟船政文化建設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馬尾的事兒”微信公衆号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搶先看!
1月3日上午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新館遷館升級後 展廳更加“高大上” 展陳更加科學,看點十足 今天我們就帶着大家搶先探館 去領略百年船政曆史的深厚與韻味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迎來全新升級: 展覽面積增加一倍 館内總面積達4450平方米 閃亮登場,自然有些狠貨 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 「1871年船政車床」 「通濟艦舵輪」原件展出! 黑科技助陣,沉浸式逛展。智能沙盤再現150年前船政十三廠熱火朝天的生産場景,火車在廠區内穿行,輪船在江面遊走……沙盤前的智能觸屏,讓遊客遊生動的交互體驗;3D影廳,讓人如臨其境,以雄鷹視角俯瞰船政全景。 藝術空間,全新展陳。李查·林頓繪制的油畫《在閩江上》,從文學藝術的角度生動還原了馬尾獨特的海洋文化傳統,閩江一帶繁盛的中外海上貿易場景,海絲文化在這裡凝結,也直觀地解釋了近代船政選址馬尾的重要曆史背景。雕塑造景、微縮景觀、船模、漆畫作品等裝點了場館,讓新館有種藝術的美感。 拍照機位已找好 快點擊下方圖片 一起拍攝博物館大片吧~ 都說了解一座城市最快的方式 是去博物館裡轉轉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遷館升級後 用更漂亮的展廳和更科學的展陳方式 向現代人好好講講百餘年船政故事 來源:“馬尾的事兒”微信公衆号
為英才提供全方位服務,馬尾“興馬英才卡”今日首發!
12月30日,“百名人才看船政”暨“興馬英才卡”首發儀式在船政古街舉行,活動以“百年船政賦動能·群英興馬創未來”為主題。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餘穎淩出席活動并緻辭,區領導徐國珍,高層次人才代表張易甯、陳悅等以及市引進生參加活動。 近年來,馬尾區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牢記囑托,走人才強區之路,緻力為各類人才來馬尾創新創業提供最好資源、最優服務。強化頂層設計,構建了更加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聚焦改革創新,為廣大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堅持服務至上,為廣大人才營造幹事創業好環境。 此次發放的“興馬英才卡”是馬尾區為符合條件高層次人才制發的專屬服務卡。人才卡的封面是馬尾區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人董雅萍女士設計的剪紙作品,作品融入了馬尾羅星塔公園、船政博物館、琅岐閩江大橋等地理标志性元素,充分展示了馬尾區的城市精神風貌。獲得“興馬英才卡”的專家人才可持卡享受日常事務便利辦、區内景區便利遊、親屬子女就學就醫便利去、人才公寓便利住、産業基金便利接、金融服務便利貸、區裡領導便利聯等七個方面便利服務。 受邀作為本次高層次人才代表上台講話的知名船政專家、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高興地向記者表示:“作為人才代表上台講話,内心非常興奮,也覺得機會非常難得。馬尾區對我們這些引進人才給予了很多關注和關照,無論從工作上、生活上、學習上,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料,所以我們對組織部門舉行這樣的活動也表示萬分的感謝。”陳悅還說,今天的活動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色,馬尾是曆史上中國船政的誕生地,所以這次活動也非常用心地把參觀船政的文化、儀器作為一個重要的内容,實際上就是讓大家去體會去感受船政精神,這也激勵和鞭策着人才們為福州馬尾做出新的貢獻,一塊努力做出更多有價值的事情。 來自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的院長馬彥彬也同記者分享了其自2017年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馬尾以來的感受。馬彥彬說:“除了生活上的福利越來越周到,越來越精準,讓我感受更加強烈的是,馬尾這幾年的高速發展蘊藏了更大的機遇,例如馬尾有很多鄉村振興的機會,有技藝研發前沿的發展,有今天我們所在的船政文化,讓更多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首發儀式後,受邀嘉賓們先後走進馬江海戰紀念館、船政文化城造船廠片區的格緻園、繪事院、輪機車間等,深入了解馬尾曆史,為船政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建言獻策。 來源:“馬尾的事兒”微信公衆号
“緻敬船政•走向深藍”----我國首艘裝載國産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首航
6月25日上午,“緻敬船政•走向深藍”——我國首艘裝載國産化科考裝備的載人深潛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首航活動在粗蘆島馬尾造船廠順利舉行。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巍等領導出席儀式并緻辭。 10時30分,汽笛長鳴,舷梯吊離,船員們高聲呼喊“一路平安”“感謝馬尾”,“探索二号”科考船駛離馬尾造船廠2#舾裝碼頭,奔赴三亞。預計于6月28日抵達三亞南山港碼頭,為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城的建設再添利器。 陳巍在緻辭中說道,“烙印着船政文化印迹的‘探索二号’,承載着船政先賢向海圖強的夢想航向深藍,這是對船政先賢的最好告慰,也是對船政‘科學·愛國’精神的最好傳承和弘揚,更是對新一代海洋科考人開拓未來的殷殷期許,激勵我們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首航儀式上,陳巍代表馬尾區委、區政府向“探索二号”科考船贈送了船政文化相關書籍。 “探索二号”科考船在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的支持下,僅用18個月由海洋工程船改造而成。“‘探索二号’科考船擁有悠久造船曆史的馬尾船廠積累了豐富的大型深遠海科考船型的設計和建造經驗。同時也提高了我國船舶制造業在海洋科考裝備領域内的設計制造能力。”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金柱表示。 本次船體工程修改量大,且涉及多種科考作業設備和支持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從設計到生産,馬尾造船廠技術團隊、中科院深海所監造組和科考設備研制組反複讨論、“邊造邊改”,在半年的時間裡完成了近百個設計方案。不僅保留了工程船的優勢,還增加了深海科考作業的能力。這是一艘遠洋作業船,更是一座集海上移動探測與監測、研究與人才培養于一體的綜合勘探和試驗基地。 改造後的船舶總長87.2米,型寬18.8米,型深7.4米,最高航速14.2節,滿載排水量6800噸,配置兩台全回轉舵槳和兩台艏側推,采用全電力推進,DP2級動力定位能力,續航力大于15000海裡,可同時搭載60名科考隊員開展海試任務。在甲闆承載、實驗室面積、儲存能力、居住艙室舒适度等方面都更加符合遠洋科考的能力和要求。 “探索二号”科考船采用了國際先進的電力推進系統和定位系統,為科學實驗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和自動巡航功能,自持力(中途不補給的情況下,連續在海上活動的最長時間)不低于75天。 “探索二号”科考船不僅配備全海深地質絞車和CTD絞車,并且設置了多個科學實驗室,使其具備綜合科學考察功能。還可以支撐深海、深淵無人智能裝備進行各項海試任務,同時還可搭載萬米載人深潛器“奮鬥者”号和4500米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号,探測深度不小于10000米,這也是全球目前最大作業水深的作業型載人深潛科考裝備。近期,兩台潛水器将與船舶完成适配工作,達到融為一體的聯合作業能力。 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如堂在活動後對記者說道:“在深海所等多家單位的支持下,全船由我們造船廠自主研發、建造、施工。我們将會跟蹤使用情況,對功能進行優化,做到更優、更先進,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探索二号”科考船設計時結合船舶本身特點,在船艙、閱覽室、縱向交通、甲闆走廊等部位,以“船艦展示”“學堂人物”“曆史沿革”“領導關懷”等篇章,展現“船政文化”150多年的曆史,相當于一座小型船政文化陳列館。同時,全船47個船員艙室都以船政時期建造的船艦及飛機名稱命名。“探索二号”科考船除用于科考外,該船還将成為流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來源:馬尾新聞網 記者 江超雲/文 陳曉靜/圖
“留存•弘揚” 船政工業遺産保護與發展專題論壇
7月28日下午,“留存•弘揚”船政工業遺産保護與發展專題論壇在馬尾船政格緻園切割車間舉辦。作為全市“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的專題論壇之一,本屆論壇邀請了海内外各界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留存”與“弘揚”的主題,共同探讨船政工業遺産的保護和利用,為新時代船政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建言獻策。 福建省文旅廳副廳長林守欽,福州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忠勇,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林飛及馬尾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論壇。區委書記趙學峰主持論壇。 林飛在論壇上發表講話。他說,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船政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馬尾區委、區政府,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注重挖掘、保護和弘揚船政文化,近年來,馬尾區審慎研究并啟動了船政文化城的各項前期工作。2020年,即将迎來第四十四屆世界文化遺産大會,當前全市上下形成了保護好古建築,保全城市文脈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共識,為船政文化的保護與弘揚奠定了堅實基礎。針對船政文化保護與弘揚,林飛建議,一找準定位。要系統整體保護,認真梳理、保護修複船政文化,把其當做有機的整體形成保護,把文保建築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财富挖掘出來,展示出來。二形成合力。要邀請全國省市專家組,全程指導船政文化保護修複利用,市區共同出資,共同推進船政文化品牌打造,不斷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本着對曆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強烈的時代擔當,精心保護好、傳承好船政文化。三活化利用。要對二号船塢、船政學堂等進行活化保護,使得船政造船工藝得以延續,船政遺産得以活化,兩岸學校要建立合作,收集曆史資料,共同活化船政。 趙學峰表示,此次專家論壇各位專家學者圍繞船政文化内涵、遺址保護、未來發展和借鑒啟示等方面作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讨,這些精彩的觀點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發和思考,對我們更好的保護船政遺産,傳承船政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下一步,馬尾将認真學習《<福州古厝>序》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指示,充分借鑒先進地區在工業遺址保護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吸收專家學者的前沿觀點和寶貴智慧,以船政文化城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大船政遺址的保護修繕力度,強化曆史建築的活化利用,大力弘揚和傳承船政精神,真正讓工業遺産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制造工業氣息濃厚的船政格緻園切割車間内,應邀參加此次論壇的福建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船政文化專家顧問劉傳标,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原總工程師付清遠,國際工業遺産保護委員會中國國家代表、中國文物學會工業遺産學術委員會會長劉伯英,法國中央研究院原研究員、船政文化專家顧問魏延年,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同濟大學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總規劃師林林,圍繞着船政曆史與文化内涵、國際視野下的船政文化、船政文化的遺産保護、船政文化的未來發展、國際成功經驗的借鑒和啟示展開熱烈的讨論,送上一場精彩文化“盛宴”。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圍繞海洋文明背景下的船政文化的曆史和地位及船政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等方面進行了讨論,他認為,百年船政,千年古港。船政開啟了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點亮中國近代工業之光,吹來中國近代教育新風,發轫中華民族複興之路。其愛國自強、務實創新、崇尚科教、重視海權的精髓深刻影響中國近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發展。兩岸關系也因船政而密切,展現了無法抹去的曆史和現實意義 今年75歲的法國友人魏延年,是一位“老船政”,他把重點聚焦國際視野下的船政文化,站在世界的角度來看待船政文化的重要價值。他坦言,44年前,他循着他的法國“老鄉”日意格的腳步,收集到遺落在法國的船政史料,打開了一段船政文化塵封在法國的曆史,重新串聯起了中法之間的關系鍊。 本次活動由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福州市馬尾區委員會、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承辦,中共馬尾區委宣傳部、福州中國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協辦。 (文字來源:“馬尾的事兒”微信公衆号 記者 :王曉霞 許琳晶 章盈旖)
兩岸專家學者今天聚首馬尾,縱論中國海軍與兩岸關系
6月16日上午,由中共福州市馬尾區委員會、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海軍與兩岸關系:從船政學堂談起”論壇在馬尾船政格緻園舉辦。台灣著名學者、政論家、船政後代邱毅,少将軍銜、軍科戰略學博士生導師、中央外宣辦軍事專家彭光謙等海峽兩岸著名學者、船政專家、軍事專家應邀參加論壇。各位專家學者從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馬尾船政學堂說起,探讨中國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曆程,為繼承和弘揚船政文化建言獻策。 馬尾區委書記趙學峰在論壇上緻辭,他說,為了大力傳承和保護船政文化,近年來,在省委、市委的大力推動下,在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積極指導下,我們啟動了“馬尾·中國船政文化城”工程,保護修繕了船政衙門、前後學堂等一批重要曆史建築。為了更好地宣傳船政文化,我們連續舉辦了7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讨會”,通過船政構建起了緊密聯系兩岸同胞和船政後裔的親情紐帶。當前,我們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船政文化為載體,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相信通過今天論壇的舉辦,将進一步挖掘船政在台灣發展曆史中的密切關系和重要作用,為當前兩岸融合發展汲取寶貴經驗。期待各位專家學者,借助今天的論壇,深入探讨船政文化,交流互鑒、對話包容,共同将船政這一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加深兩岸文化交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具有150多年曆史的“總理船政衙門”舊址裡,趙學峰還向5名出席論壇的兩岸專家學者——台灣知名人士、船政後人邱毅,大陸軍事專家彭光謙将軍,央視大型專題片《百年航母》主講人房兵,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台灣問題專家朱松嶺,海軍史專家陳悅頒發了船政文化研究會顧問證書。 随後,這些重量級嘉賓緊緊圍繞論壇主題,從馬尾船政學堂的的創辦與發展,談閩台休戚相關的曆史往事;講中國近代海軍、現代海軍140年波瀾起伏的發展壯大曆程。 作為論壇主持人的邱毅,首先透露其先祖與船政學堂的淵源,并具體講述兩岸的許多“船政故事”,有船政學堂第一屆優等生嚴複的孫女辜嚴倬雲與其夫婿辜振甫對兩岸交流的貢獻,有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保衛和建設台灣的功績,有畢業于船政學堂的著名将領劉和謙年僅14歲時寫就的《海軍救國論》。 著述《船政史》的陳悅研究員認為,馬尾船政學堂是近代中國社會僅有的獲得政府允許的看世界的窗口,因而船政學生、海軍人員不僅僅學到了西方科學的熏陶,也受到了很多現代思想的影響。這在中國近代海軍遇到重大曆史選擇關頭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明顯:辛亥革命,海軍選擇了革命;北伐戰争,海軍選擇了革命;抗日戰争,海軍選擇了和全民族堅定地站在一起;解放戰争,海軍又選擇了革命。 彭光謙将軍長期研究人民海軍的現代化之路,他從曆史的重要節點上闡述了開國領袖在人民海軍創建與發展壯大中所作的一系列具有世界眼光的戰略抉擇,把台下觀衆的思維帶到了曆史和國際戰略的高度。 專家學者談得最多的是習近平主席的強軍思想,特别是關于“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的重要講話,深信中國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論壇上,專家學者還就“中國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目标” “人民海軍如何在遠海大洋與強敵抗衡過招?”等熱門話題,展開熱烈讨論。一場場精彩的對話,既提振精神,又發人深省,頻頻博得觀衆熱烈掌聲。 此次論壇,由福州中國船政文化管理委員會、華人頭條、東南衛視聯合承辦。 (資料來源:“馬尾的事”微信公衆号)
“樹形象 強技能”船政講解員形體儀态培訓活動在馬江海戰紀念館舉行
為紀念船政創辦155周年,弘揚船政文化,傳承船政精神,進一步提升船政講解員服務形象和綜合素養,更好展現船政講解員氣質風采,優化講解效果,2021年11月-2021年12月,船政文化管委會在馬江海戰紀念館追思亭開展“樹形象 強技能”船政講解員形體儀态培訓活動。 此次特邀高級注冊國際職業模特培訓師徐珍镔老師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福州馬江海戰紀念館、羅星塔公園管理所13名講解員作形體儀态培訓。 培訓課上,培訓師就形體評估、形體矯正要點等内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而後形體訓練實操環節,培訓師通過全身舒展拉伸及表情訓練、基礎力量訓練,演示了正确的站、坐、行姿态,幫助大家改善了扣肩等不良狀态,塑造了健康優美的體型,培塑了優雅的儀态。 在培訓師的專業指導下,學員們全情投入,在一招一式、反複揣摩練習中,逐漸掌握了基本要領,身形相融,女性的優雅儀态得到了展現,更增添了一份自信的魅力。 通過培訓,大家掌握了正确的形體儀态,更好地塑造新時代船政講解員的優雅氣質與良好形象,以更好的面貌投入到今後的講解工作中,為遊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妝點氣質 提素促文明”船政講解員妝容技巧培訓在馬江海戰紀念館舉行
為紀念船政創辦155周年,弘揚船政文化,傳承船政精神,進一步提升船政講解員服務形象和精神面貌,更好展現船政講解員氣質風采,提升文明服務質量,2021年11月12日至11月19日,船政文化管委會在馬江海戰紀念館追思亭開展“妝點氣質 提素促文明”船政講解員妝容技巧培訓活動。 此次培訓特邀彩妝師胡彩燕為中國船政博物館、福州馬江海戰紀念館、羅星塔公園管理所12名講解員作妝容技巧培訓。 培訓課上,彩妝師采用講授與互動相結合的方式現場教學,從臉型的認識、化妝品的選擇以及講解員妝容的技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為大家普及了很多化妝知識,為整體造型加分。 彩妝師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化妝箱,并現場展示了從底妝、眼妝、唇妝到整個妝容的化妝步驟,完成從素顔到美顔的蛻變。彩妝老師邊示範邊講解,學員們仔細觀察、積極提問。 之後講解員們進行現場實操,彩妝師在一旁對大家進行耐心細緻地指導,根據每個人的個人風格在色彩、造型和整體搭配上給出了建議,現場氣氛熱烈。 通過此次培訓,大家紛紛表示獲益良多,不僅學到了化妝的基本知識和技巧,通過妝容的改變,不斷提升良好的形象,也擁有了更加自信、積極和年輕的心态,更好地展現新時代船政講解員的自信力和精神面貌。
無償捐贈!國内現有唯一可考船政教科書再現公衆視野
9月23日,一場捐贈儀式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舉行。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将自己珍藏的一本船政教科書《華英譯本》捐贈給了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據了解,這是國内現有唯一可考的船政教科書,填補了船政學堂教育闆塊的文物空白。 《華英譯本》出版于1886年,是船政後學堂外籍教師鄧羅根據自己課程的講義進行編寫并出版的。在這本書的序言部分标注了“皇家船政學堂”字樣,證實了它的“船政”血統。該書内容應為中級讀本,是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學生的教材。“這本書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就在于,它所選取的55篇例文都是來自中國的傳統知識與典故,讓船政學堂的學生們進行中英文互譯。”陳悅告訴記者,“這本書的第一個生詞就是‘孝’字,而這也正是第一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所出的入學試題,說明關于‘孝’這一主題在船政教學體系中是一以貫之的。” 鄧羅在這本書的序言中還提到,這本書的内容原本是船政後學堂的課堂講義,由于教學效果不錯,因而為了讓更多中國人能夠有學習英文的途徑,決定将講義公開出版,随後在中國近代非常出名的外文出版社——别發印書館發行了這本書。 對于這本教材的出現是沒有料想到的,6年前,陳悅在日常浏覽國外網站的時候,偶然發現有一本書正在拍賣,在拍賣信息中得知這本書的作者正是船政後學堂的英文教師鄧羅。“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可能與船政相關,但具體的内容并不清楚。後來,這本書幾經輾轉出現在了國内,當時就毫不猶豫地收藏了下來。” 以往,對于150多年船政史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船政的整個體系的研究,而對于船政教學模式和教學内容的直接掌握是缺乏的。“對于船政學堂的課程,我們隻是知道他們會教授英文、法文以及幾何等,但如何學,我們無從知曉。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們在衆多謎團中找到了一把鑰匙,讓我們對當年船政的英語教學方法和模式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 “陳悅老師長期專注于海軍史、船政史以及艦船技術發展史的研究和普及,而且在研究過程中也收藏了數量可觀的船政史料和文物,今天陳悅老師向我館無償捐贈了這本船政學堂英文教材《華英譯本》,為研究船政學堂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據,我們非常的感謝。接下來我們将盡快做好展陳準備,計劃于國慶節前在博物館3樓教育闆塊展出。”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芳感慨道,“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開館20餘年,得益于社會各界對船政文化的關注與支持,館藏文物日漸豐富,希望有識之士能共同參與船政文化内涵的挖掘與弘揚。” 來源:馬尾的事兒公衆号客戶端
1866年(清同治五年),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将士。他們曾先後活躍在近代中國的軍事、文化、科技、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緊跟當時世界先進國家的步伐,推動了中國造船、電燈、電信、鐵路交通、飛機制造等近代工業的誕生與發展。他們引進西方先進科技,傳播中西文化,促進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他們直面強敵,談判桌上據理力争,疆場上浴血奮戰,慷慨捐軀。林則徐、嚴複、詹天佑、鄧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愛國志士第一次讓世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氣、智慧和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雖因時代局限,福州馬尾福建船政的輝煌隻延續了40多年。但在曆史的彈指揮間,卻展現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高等教育、工業制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豐碩成果,孕育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華民族特有的砺志進取、虛心好學、博采衆長、勇于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為此,我們将之稱為“船政文化”。它是福州人民涵泳百年不懈的曆史驕傲,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發揚光大船政文化精華,對于提升福州省會中心城市的形象與知名度,營造再掀閩江開放潮、推動福州大發展的良好文化氛圍,有着深遠的意義。
船政文化景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是我國第一個以船政文化旅遊為主題的景區,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船政文化景區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活化石”。景區包括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江海戰紀念館、羅星塔公園、福建船政天後宮、船政格緻園、閩安協台衙門、亭江炮台和馬尾造船廠等多處人文景點,風光旖旎,名勝古迹極多,是一處以自然山林為依托,以船政文化為内涵的人文遊覽勝地,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内涵和突出的人文精神。
馬尾旅遊
周邊旅遊
旅遊周邊
船政開風氣之先,不僅是近代造船工業和近代新式海軍的始興之地,還是近代新式教育的重鎮,更是東西方文化雙向交流的重要平台。愛國、科學、創新、圖強的船政精神,不僅僅是曆史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而且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現在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中外交流
閩台交流
精神傳承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船政知識知多少
船政知識問答
加強内容更新
界面美工調整
加強用戶互動
提供更多信息
提交問卷
查看結果
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政府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軍艦博物館
香港曆史博物館
數字科技館
北洋水師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 船政文化網
閩ICP備05019301号-1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星達路2号
Copyright 2004-2021 Chuanzheng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