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曆史沿革

發布者:發布時間:2020-05-18浏覽次數:3841

金年会學校溯源

學校前身為創辦于1866年的中國近代官辦第一所高等實業學堂——福建船政學堂。

求是堂藝局

船政工程于1866年12月23日(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全面動工,求是堂藝局同時開局招生, 招收105人。堂址乃于城内暫設兩處:定光寺(又稱白塔寺)與仙塔街;城外分設亞伯爾順洋房一處。1867年1月6日開學。學制初定5年,實際為7年。

學校于1867年6月6日遷至馬尾新校舍,按其前、後位置,分為前、後學堂。

前學堂

1867年,仲夏,在馬江之畔、中岐山之麓建起了中國第一所科技型高等學府——船政前、後學堂 ,培養高級造船、輪機制造和航海人才。6月8日開始上課。前學堂習法文,學制造,亦稱制造學堂。

1876年3月9日,前學堂增設電報專業,又稱電氣學塾或電報學堂,招收32人。是中國第一所電報學校。

1913年10月,前學堂改名為福州海軍制造學校。 學制延長到10年。

後學堂

後學堂習英文,學駕駛,亦稱駕駛學堂。

1868年2月,增設管輪學堂,故亦稱駕駛管輪學堂。 堂課5年,艦課2年。

1913年10月,後學堂改名為福州海軍學校。 學制改為8年4個月。1926年5月,海軍制造學校與海軍飛潛學校并入海軍學校。

1925年7月,增設化學專業,培養彈藥檢驗人員,學制3年。

1926年5月,海軍制造學校與海軍飛潛學校并入海軍學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海軍學校遷鼔山湧泉寺上課。

1938年6月25日,由鼔山内遷湖南湘潭。10月,海軍學校由湘潭再遷貴州桐梓(史稱桐梓海校)。

1945年12月,遷貴州桐梓的馬尾海軍學校遷往重慶山洞。

1946年12月,遷至南京下關,與上海中央海軍軍官學校合并為青島海軍軍官學校。

繪事院

1867年12月26日,設立繪事院,招生39人學制圖、繪算概要等。學制三年,培養中級測繪人才。優秀生可升入前學堂。

藝圃

1868年2月17日,設立 ,又稱藝徒學堂。招收藝徒100多人,學制5年,培養中級造船工人。

1897年4月,藝圃分為藝徒學堂和匠首學堂,學制分别為三年。藝徒擇優升入匠首,培養高級技工 (技師)。優秀者可任監工(工程師)。

1913年10月,藝圃改名為福州海軍藝術學校。

1935年2月,海軍藝術學校停辦,籌辦“福建省馬江私立勤工初級機械科職業學校”(簡稱勤工學校)。8月省教育廳準海軍藝術學校 改為私立勤工學校。

1937年5月,省教育廳準勤工學校設立高級機械科和高級航空機械科,招收高小畢業生,學制5年。校名改為:福建省馬江私立勤工工業職業學校。

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9月3日勤工學校遷鼔山下院上課。1938年6月10日内遷尤溪縣。6月12日馬尾勤工學校内的三個實驗室被日寇炸毀。

1941年6月,勤工學校遷至将樂高灘。

1943年7月,受省交通局委托,代辦汽車機械科,招收41人,學制為高中3年制。

1944年2月,勤工學校受省教育廳委托辦“福建省立林森高級商船職業學校”(簡稱商船學校),一個班子,兩面牌子。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遷回馬尾,兩校合并, 改稱:福建省立林森高級航空機械商船學校(簡稱高航)。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後稱: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學校。

1952年8月,全國院系調整,高航停辦;當年秋,航海專業并入國立福建航海專科學校,航機、輪機、造船專業并入福建省福州工業學校(福州工業學校造船專業1953年并入上海船舶工業學校)。

金年会複校創辦

福建船政學校

1981年5月1日,勤工、商船、高航三校校友在榕集會,慶祝校慶。推舉五校友向省領導建議複辦福建馬尾商船學校。

1982年5月,省政府批準複辦,10月6日福建馬尾商船學校開學,省長參加開學典禮。

1988年5月,改為福建船政學校。1994年9月遷入倉山首山路辦學。

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994年,福建船政學校搬遷至倉山,後合并到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999年,由原福建交通學校、福建船政學校、福建交通幹部學校、福建省公路技工學校四所學校合并升格而成。

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為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之一。

2009年12月,順利通過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組織的“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項目驗收。

金年会

2011年6月28日,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金年会。

2016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2019年10月,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單位驗收。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C檔)。

返回原圖
/

XML 地圖